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人们为什么对杀医冷漠 反同情凶犯

  • qqid6079695
楼主回复
  • 阅读:465
  • 回复:0
  • 发表于:2013/10/30 10:40:12
  • 来自:山东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临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种扭曲的体制能够长时期运行,是因为捆绑了利益。

    诊疗、手术、护理等直接医疗服务费用,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并且从未跟上过合理的市场水平,医生和医院无法靠此为生。但体制在另一个方向留下了缺口,允许医疗机构借道药品和设备谋利,来获得营运的平衡。而其中的高等级医院和专家级大夫,更可藉此获利丰厚,曲线实现了医者的“价值”。

    但在公众眼中,这是不正当的途径,几乎等同于谋财害命。当然,类似的不正当在其他行业也存在,但这只能减轻参与者的负罪感,却永远无法把它逆转为正当。这是所有医患矛盾的最初根源。

    公众看不见无形的体制,只能看到亲手向患者“犯罪”的医生,医生既是扭曲体系的实施者,也不可避免成为了罪恶体制的人体盾牌。

    杀医案频发,而且引起关注的重大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这一结果由中国医院协会对覆盖30个省份的316家二级以上医院调查得来,且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京华时报)

    卫生部也有过统计,2010年全国共发生“医闹事件”一万七千多起,比五年前增长了一倍还多。(央视)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医疗机构的“软弱”,如此之多的医疗纠纷,却鲜有正正规规的对簿公堂,而多以赔钱、私了解决,个中原委,不能不令人玩味。

    而更令基层医护人员不安甚至绝望的,是公众对伤医事件的冷漠,大V不发言,网民也不关注,在社交媒体上为此竭力呐喊的,几乎只有医务人员自己,空谷回音令他们不寒而栗。畸形体制多年运行的恶果终于令所有人尝到了苦涩。

    这是一个陷阱,正当的钱不让你挣,逼着你挣不正当的钱,从进入这行起你就背上了“原罪”,不得不与体制狼狈为奸,而与民众的利益渐行渐远。正如那首著名的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而你一旦选择爬了过去,某一部分就再也站不起来。在这条扭曲的路径上攀爬的越高,就越没有与之决裂的动力和勇气。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这个行业声誉尽失,甚至把从业者带入绝境。

    这解释了人们的冷漠,也解释了从医者的“软弱”。

    当然,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刚刚从底层开始攀爬的小医生,尊敬的师长和领导把他们引入歧途,而悲剧发生时,却不会为他们竭力呐喊。我们看到,发生杀医事件的温岭医院在协助警方维稳,而不是尽力为员工主张权利。

    而上级主管部门,除了空头口号,和隔靴搔痒的权宜之计,没有任何触及根本的措施,也从未扭转逐年恶化的矛盾趋势。当然,身为利益链顶端的他们,不可能亲手剪断业已成熟的扭曲产业链,因此无论口号多么光鲜,实质都在坐视基层医生在越来越频发的火山口之间行走。当然,院长以上级别的领导,不会直接面对疯狂的凶徒,但一直在通过这套体制为自己输血。基层的医生必须放弃幻想。

    能够拯救医生的只有医生自己。

    医疗技术虽然发达了,但医患关系从未这么坏过,在改革前低水平的免费医疗时代,甚至在缺医少药的万恶旧社会,都从未有如此普遍的伤医、仇医,这有悖天理。是医疗之道出了根本问题。

    以药养医是不对的。医生可以国家来养,从前就是那样;也可以交给市场去养,解放前就是那样;或者通过保险结算,如多数现代国家那样;但就是不能用药来养,这没有体现任何体制之优势,而集所有体制之大恶。牺牲品将是民众、也是医生,真正获利者只有少数人,不幸他们集中在这一行的顶端。

    无论哪种体制,无论医生谁来养,只要他是通过医疗技能正当、直接地获取报酬,而不是借道这个那个,医生就能保住自己的声誉。或许仍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但矛头绝不会再对准医生。一个凭技术吃饭的群体,本来就不应该担此厄运。让矛盾指向它应该指向的地方,而不是被绑票的技术工作者。当然,我们无法呼唤一个奥巴马出来承担所有医改的压力,因此只有靠各行各业自己。

    在那扇门附近徘徊的青年医生,所有的危险都在你们身边,唯一的希望也在你们身上,不要再跟院长和主任唯唯诺诺,一旦你奋力站直,就能看清楚他们的矮,大胆说出你们的看法,并为正当的路径争取。

    不要仇视民众,脱下白衣都是百姓的一员,民众也从不会仇恨一个有良知的医生,但声誉只能靠自己去争取,这条船的命运在你们手上。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