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蹊跷的“林甸火灾”引人过度关注

  • qqid6079695
楼主回复
  • 阅读:604
  • 回复:0
  • 发表于:2013/6/2 21:22:28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临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一个信息极速膨胀的时代,能够牢牢抓住受众眼球的事件简直是凤毛麟角。但近日发生在东北某粮食储备库的一场“火灾”却引起了网民的过度关注,而从其规模和可能的损失上看,它根本就不值得大惊小怪,那么能够得到网民的“垂青”,其原因自然就在“火灾”之外了。

    今年5月31日下午13时15分左右,黑龙江省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目前火灾已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过火粮食4.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人民币,火灾原因正在调查。该粮库建于1961年,隶属于中储粮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事故发生时储粮总量14万吨。

    人们之所以对这起“火灾”产生过多关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发生的时点非常诡谲。5月27日下午,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而5月31日下午,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这难免让人们联想到电视剧《天下粮仓》的情节。

    尽管这种事情在时间节点上发生的非常诡谲,但从统计学的角度上仍然不能排除偶然因素。可舆情上确乎清一色的“有罪推定”,这一方面表明人们对中储粮这类国企存在着一定的思维定势,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怀疑。总之,在这一事件的处理上,最终考验的还是政府的公信力。

    之所以最终考验的是政府的公信力,不仅缘于人们对中储粮的思维定势早已经形成,同时它也是以企业的身份而存在的。自1998年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后,作为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储粮因享受特殊的政策,从而确立了其独步天下的优势地位。但越是如此,就越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这是国有垄断企业的通病。但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些事情还是不了了之,这也是此次人们表现出特别关注的根本原因。

    2011年11月3日,据经济观察网记者独家报道,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已经携上亿公款潜逃至国外,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方面正在正协同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开展调查。但时到今日,这起案件仍然没有结果,有关细节也被阻断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而此案最大的谜团是,为什么乔建军的问题已经被发现,且上级已经对其实施了免职的处罚,那他怎么还能成功出逃呢?

    中国人对“粮食耗子”恨之入骨是有历史原因的,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前,国有粮食系统一度成为压在农民头上的最大“恶霸”,至今还让人们谈虎色变。而其内部更是腐败横生,甚至于公然欺骗总理,这一度成为当时的“新闻”,至今仍然是人们口中的谈资。而做出这个举动的不过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峨岭粮站,尽管它最后惨遭《焦点访谈》的曝光,但现在人们也不知道是如何处理的。

    在5月17日的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强调,中央巡视组要明确自身定位,履行监督责任,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对违纪违法问题早发现、早报告。

    其实,中共中央巡视组已推出十周年,但作用如何想必大家知道,这可能也是王歧山为什么如此强调的原因。最近,香港《东方日报》曾经对过去的巡视制度有个评价,指“有的巡视组下不察民,上不督官,变成吃喝玩乐腐败组,不仅不能祛邪扶正,反而残民以逞。”这种评价是否客观,当然可以保留,但倘若如此,那它的存在就值得怀疑了。

    我们虽然不能对“林甸火灾”进行有罪推定,但必须对其保留“合理怀疑”,因此对这一事件的“过度关注”是必要的,它也是民意的一种合理反应。而如何回应民意,这无疑是对新一轮巡视组作风的考验,也是对巡查制度的重新检验。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