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讲述临西故事——奋斗在医疗卫生战线的先进人物事迹(二)

  • 颖彦
楼主回复
  • 阅读:4971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2/8 22:40:53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临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近年来,临西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健康扶贫系列举措得到了全县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省市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经验做法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国家和省市媒体报道推广,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记者就他们的事迹,原原本本地采写择编,让我们一起品读……

纷攘杏林称楷模

健康扶贫显特色

——临西县三院院长祁德波



“祁院长,多亏了您,治好了我儿子的腰疼病,太感谢您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抓住祁德波的手边哭边要下跪,祁德波连忙把老人扶住。

这一幕发生在2016年8月,摇鞍镇乡西郭村王某,身患严重的腰椎问盘突出症,疼痛难忍,行走不便,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身心遭受极大痛苦,在被某上级医院确定手术需要10几万元的手术费用时,家庭贫困、负债累累的他彻底绝望了。后来,王某慕名找到了祁德波,祁德波立即安排患者住院检查,亲自拟定手术方案,亲自主刀为王某实施了微创介入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半月后患者康复出院,花费不到1万元,患者老父亲感动的要给祁院长下跪,类似这样的场面祁德波不知经历了多少。

今年44岁的祁德波,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现任临西县第三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院长。作为一名医生,他刻苦钻研技术、精益求精,多年来,致力于颈肩腰腿痛病的治疗和研究,在多次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疼痛病的方法,疗效好、痛苦小,深受患者欢迎。他20年如一日,心系贫困群众,医德高尚,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2016年1月,祁德波从临西县人民医院调到县第三人民医院任院长,他把“厚德仁医、精诚至善”作为院训,时刻提醒全院职工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奉献爱心。

摇鞍镇乡柴庄村村民柴保洲多年来患强直性脊柱炎,并引发双侧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多次住院治疗,导致家境极度贫困,今年7月,又因脊柱炎引发发烧、双目失明到县三院住院治疗,祁德波见他家境困难,免费为他实行了手术,并号召全院医护人员为柴保洲捐款4000余元,祁德波说,虽然这些钱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是杯水车薪,但这是全院职工的一片心意,希望病人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人间真情。

在祁德波带领下,三院积极践行上级“健康扶贫”号召,2017年初,在全县率先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住院治疗新模式,患者只需交付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即可享受整个治疗过程,对贫困户、低保户及计划生育奖励户,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再给予适当减免,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就医负担,两年多来,累计减免贫困患者费用30余万元。

2017年7月份开始,三院为全县2万多农民实行了健康大体检。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患者,医院救护车免费接送,免收住院押金,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出院报销比例达95%以上。医院还定期开展为村级养老院的老人免费义诊、送药上门、送慰问品等活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刚刚诞生的三院在纷攘杏林里明确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走“专科特色,专病专治,打造县外知名,县内一流的特色医院”办院之路,他们根据专业特长,将康复疼痛科作为医院的医疗主攻方向,并且根据病人的需求和专业层次细分科室,带动全院的发展,同时做好城镇居民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孕产妇儿童保健、慢性病管理、肺结核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等十余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他积极引进和聘用各类人才6名,并和邢台市矿务局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协作关系等等。为改善就医条件,增加硬件设施,他多方求援,自筹资金100万元, 购置了DR-X摄像机、C型臂透视机、德国卡特三氧治疗仪、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设备10余台,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祁德波作为一名院长,锐意改革,勇于进取,敢当医院改革的急先锋,短短两年时间,把一家已经频临倒闭的医院创建成群众放心、县内知名的“特色专科医院”。

伏牛昂首志当远,不用扬鞭自奋蹄。如今,祁德波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率领三院全体干职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刘书青)

“健康小屋”护健康

“心灵港湾”开心结

——临西镇卫生院院长江华



如今,临西镇周楼村的村民只要稍有空闲就去健康小屋。“来这里查查体、估估健康指标、做做康复锻炼、读读健康报、拉拉家常……一整天身心舒坦,更高兴的是,还有健康指导师贴身服务。”76岁的李桂芹老人说,第一次走进村里的“健康扶贫小屋”,是因为听说这里做康复理疗不用花钱,还能免费领取“把健康带回家”礼包。“健康小屋”俨然成了村民们最乐意去的“健康快乐驿站”。

在为群众免费体检过程中,临西镇卫生院院长江华发现,体检人群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居多,广大群众对潜在的疾病危害普遍认识不足,等到病情严重才就医,高额费用让人难以承受,由此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难以解决,因病返贫家庭越来越多。

如何引导群众由“大病才治”转向“未病先防”,避免因病致贫返贫,江华忧心孔疚,深思良久,提出建立集防病知识讲座、防治措施指导、疾病筛查、康复锻炼、心灵辅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扶贫小屋”的建议。在江华的带领下,临西镇周楼村在全县率先建立起“健康小屋”,“健康小屋”分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素养提升、理疗康复锻炼、健康资料阅览和心灵港湾“话疗”五个功能区。服务人员由镇卫生院1名全科家庭医生、1名健康指导师和1名乡村医生组成,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三种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为主要防控目标,通过“大专家、小范围、面对面”健康教育大讲堂,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指导群众科学用药、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筑牢了因病返贫致贫的“防火墙”。

不仅如此,细心的江华在下乡入户为老人们体检时发现了一部分因长期独处、缺乏关爱出现性格古怪、悲观厌世等行为的“个性”老人。如果“对‘个性’老人关爱不够,极易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快进屋!快进屋孩子们!这才隔几天,大娘可想你们啦!”临西镇史洼村66岁的杨金芝大娘拉着医护人员的手,很是亲切。

杨金芝是位空巢老人,近年来深受帕金森病折磨,对生活渐渐失去了信心,甚至曾一度割腕自杀。她所说的孩子们,是临西镇卫生院“心灵港湾”医护队的医护人员。在获知她的病情后,江华组织医护队走进她的生活。

然而,从哪里入手才好?医护队第一次入户即被沉默寡言的杨金芝拒之于门外。重新调整思路后,江华将乡村医生吸纳到医护队伍并以此取得了杨金芝的信任。随后医护队遵照方案对其“心理病情”有计划有分寸地进行了诊治,遇到问题时随时调整方案。经过近半月的努力,杨金芝终于向医护队敞开了心扉,打开了自己的“心结”。通过医护队和乡村医生持续不间断“走心”的帮扶,如今的杨金芝心情渐渐开朗起来,气色也渐渐好起来。

针对像杨金芝这样的医护“新问题”,江华组织建立了 “心灵港湾”医护队,把“个性”老人的心理保健纳入服务范围。走乡串村对辖区内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存在心理问题的老人,逐一建立心理健康台账和档案,一对一进行心理疏导,为老人送去了心灵慰藉。

心系贫困群众,这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对江华来说,帮助患者是他作为医生的职责,而帮助这些贫困群众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是他人性真善美的展现。困难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更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健康扶贫路上,他用妙手为贫困群众解除病痛,用仁心温暖苦涩的家庭。2017年3月江华被推选为邢台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李志慧)

传播健康知识

情系贫困患者

——河西镇卫生院院长王明超



“平时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定期检查血脂, 降压药、降血脂药物应遵医嘱服用……”记者见到王明超时,他正在接电话,嘱咐地非常详细。

给王明超打电话的是河西镇柏庄村村民栢德成,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平时爱学习一些健康小知识,这不,他收到王明超发送的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的信息,马上打电话过来咨询。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让我们这些老年人太受用了,谢谢王院长给我耐心讲解。”栢德成说。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是河西镇卫生院为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为老百姓提供科学、精准、高效的个性化服务,利用网络化健康教育推送平台,每天把健康常识和健康漫画以短信或微信的形式发送到千家万户。目前,已有26698人受益,累计推送健康教育知识40余万条,2018年8月2日,河西镇卫生院荣获“全国最佳患教宣传机构”第二名。

每天为老百姓编辑发送健康知识,是王明超雷打不动要做的事情。他筛选出通俗易懂的、对老百姓常见的慢性病有用的健康知识,编辑成短信或微信,在信息后面备注上他的电话号码,如果老百姓有不懂得地方随时可以打电话咨询他。

今年32岁的王明超担任河西镇卫生院院长已经2年多了,他来到河西镇卫生院报到时,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卫生院门口20多厘米深的积水让他不得不脱下鞋子趟着水走过去,门口东侧垃圾成山,一阵恶臭随风而来,走进医院,好几间房子滴滴答答地漏着水,工作人员不得不用脸盆接住雨水……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王明超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卫生院现状,让老百姓有一个好的就医环境,让医务工作者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于是,5+2、白加黑成了王明超的工作常态,他多方协调,积极参与,一个月的时间,门口东侧的垃圾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荫,院内道路硬化了,房子遇到大雨再也不会漏水了,而本就较瘦的王明超一个月间又瘦了10斤。一周前,他答应女儿去参加她的家长会,却再次因为工作爽约,家里父母发烧39度多,他也没空带着去看病,而是用电话指挥妻子为老人用药……

单屯村67岁的低保户秦卫江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每天需要理疗,然而,沉重的医药费让他无法负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明超决定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他三顾茅庐,请来当地著名老中医秦玉华,利用中医特色疗法“泥模灸熨”,在卫生院免费为贫困患者开展泥模灸熨、针灸、拔罐等中医康复治疗。秦卫江每天坚持去卫生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病情明显好转。

刚刚过去的医师节,王明超被邢台市卫计委评为“优秀医师”,被临西县评为“十佳杰出青年医师”。王明超工作有激情、有热情,有闯劲、有干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不会找任何借口推脱,而是想尽办法去克服,努力把工作做出色。(李志慧)

玉兰花开南疆分外红

——临西县中医院援疆医生王宪华



他虽已年过半百,但仍初心不改,以实际行动培育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社会赞誉;他在条件艰苦、缺医少药的恶劣环境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帮助当地群众解除病痛,他就是“玉兰式的好医生”,临西县中医院副院长、主治中医师王宪华。受到“玉兰精神”感召,2015年3月10日,王宪华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6团医院对口援助。

36团医院地处南疆阿尔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其环境恶劣,条件简陋,资源匮乏。通过走访调查,王宪华发现当地沙漠高原类风湿发病率较高,对此,他忧心孔疚,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除患者病痛,他提出建立“中医科”、“理疗科”及中药房,用中医特色疗法为百姓医治疾病的方案得到院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中医科”成立后,王宪华挂牌上岗,在为患者诊治之余,带了两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为医院培养中医人才。他筹建中药房,帮助医院购置了两台全自动煎药机。“理疗科”成立后,他将经络刺血等各种针器搬到了门诊,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拔罐,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中午不休息,从未享受过礼拜天。几个月下来,王宪华治好了上千名患者,可他本人却掉了十多斤肉。

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一名下基层干部,在米兰镇工作期间突发脑出血昏迷,因当地医疗水平所限急需转院,但考虑到450公里的沙漠公路,怕转院途中出现问题,护送成了问题。王宪华当机立断:“我去!”他立即上了救护车,从晚上9点出发,第二天凌晨4点到达巴州医院,为病人赢得了治疗时间。师、团领导握住王宪华的手感激地说:“谢谢王院长,您是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及36团的骄傲!”

36团所在的若羌县,总人口8900多人,面积4200多平方公里,居住分散,企业厂矿多分布在山上,群众看病困难。为此,王宪华多次到偏远的村镇给少数民族同胞送医送药。 有一次,王宪华带着医院医务人员,乘车到200公里以外,海拔3200多米的阿尔金山上的石棉矿,给工人进行体检,体检完已经晚上11点多,返程途中,发生了车祸,王宪华当场昏迷。经医生检查,他6根肋骨折断,左手臂严重划伤,手腕肌腱断裂。由于抢救及时,王宪华第二天苏醒,脱离了生命危险。他怕领导、医院同仁及亲戚朋友担心,坚持不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他说:“主要零件无大碍,其他不算什么事,治段时间就好了。”

近一年的援助时间,王宪华跑遍了大半个若羌县,医治患者3000多人次。团医院和团领导将王宪华事迹向兵团二师汇报后,师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号召全师医务人员向王宪华学习,并且把王宪华一手建立起来的“中医科”和“理疗科”作为重点扶持项目,一次性拨付20万元资金。如今,36团医院中医药材由原来的十几种现已达到了三百余种。师部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巴州重点发展中医事业,为南疆民族大健康,让中医特色治疗扎根开花。

回到家乡的王宪华,依然以爱心、真心和关心温暖患者心灵,以精心、细心和责任心提升服务水平,他是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冲得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李志慧)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