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讲述临西故事——奋斗在医疗卫生战线的先进人物事迹(二)4

  • 爱你太久i
楼主回复
  • 阅读:5257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2/7 17:35:23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临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玉兰花开南疆分外红

——临西县中医院援疆医生王宪华



他虽已年过半百,但仍初心不改,以实际行动培育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赢得了社会赞誉;他在条件艰苦、缺医少药的恶劣环境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帮助当地群众解除病痛,他就是“玉兰式的好医生”,临西县中医院副院长、主治中医师王宪华。受到“玉兰精神”感召,2015年3月10日,王宪华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6团医院对口援助。

36团医院地处南疆阿尔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其环境恶劣,条件简陋,资源匮乏。通过走访调查,王宪华发现当地沙漠高原类风湿发病率较高,对此,他忧心孔疚,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除患者病痛,他提出建立“中医科”、“理疗科”及中药房,用中医特色疗法为百姓医治疾病的方案得到院领导的认可和支持。

 “中医科”成立后,王宪华挂牌上岗,在为患者诊治之余,带了两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为医院培养中医人才。他筹建中药房,帮助医院购置了两台全自动煎药机。“理疗科”成立后,他将经络刺血等各种针器搬到了门诊,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拔罐,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中午不休息,从未享受过礼拜天。几个月下来,王宪华治好了上千名患者,可他本人却掉了十多斤肉。

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一名下基层干部,在米兰镇工作期间突发脑出血昏迷,因当地医疗水平所限急需转院,但考虑到450公里的沙漠公路,怕转院途中出现问题,护送成了问题。王宪华当机立断:“我去!”他立即上了救护车,从晚上9点出发,第二天凌晨4点到达巴州医院,为病人赢得了治疗时间。师、团领导握住王宪华的手感激地说:“谢谢王院长,您是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及36团的骄傲!”

36团所在的若羌县,总人口8900多人,面积4200多平方公里,居住分散,企业厂矿多分布在山上,群众看病困难。为此,王宪华多次到偏远的村镇给少数民族同胞送医送药。 有一次,王宪华带着医院医务人员,乘车到200公里以外,海拔3200多米的阿尔金山上的石棉矿,给工人进行体检,体检完已经晚上11点多,返程途中,发生了车祸,王宪华当场昏迷。经医生检查,他6根肋骨折断,左手臂严重划伤,手腕肌腱断裂。由于抢救及时,王宪华第二天苏醒,脱离了生命危险。他怕领导、医院同仁及亲戚朋友担心,坚持不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他说:“主要零件无大碍,其他不算什么事,治段时间就好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近一年的援助时间,王宪华跑遍了大半个若羌县,医治患者3000多人次。团医院和团领导将王宪华事迹向兵团二师汇报后,师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号召全师医务人员向王宪华学习,并且把王宪华一手建立起来的“中医科”和“理疗科”作为重点扶持项目,一次性拨付20万元资金。如今,36团医院中医药材由原来的十几种现已达到了三百余种。师部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巴州重点发展中医事业,为南疆民族大健康,让中医特色治疗扎根开花。 

回到家乡的王宪华,依然以爱心、真心和关心温暖患者心灵,以精心、细心和责任心提升服务水平,他是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冲得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李志慧)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