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临西乡村地名来历——摇鞍镇

  • 代价是折磨╳
楼主回复
  • 阅读:7849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1/30 15:12:57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临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摇鞍镇

1957年建乡,属山东省聊城专署临清县。1958年改称公社。1962年建立小公社,隶属下堡寺区。1964年12月22日,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属临西工委,1965年4月9日属临西县。

1984年5月1日置乡至今。因驻地得名。


摇鞍镇

据传,很早以前,僧人姚庵来此传教,在此定居立村,取村名姚庵村。古代,在边要形胜之地设镇,以驻兵戌守。因后汉高祖刘知远曾于此屯兵,易名姚庵镇,后演写为今名。另一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村,坐骑的马鞍在过村时左右摇幌起来,皇帝在此下马紧鞍。为示纪念,改村名摇鞍镇。


东郭七寨

《明清史讲义》上卷记:正德六年(公元1517年),刘六、刘七起义,纵横中原,义军曾与官军鏖战于此地。当时,郭七、张三、李六、王八郎均为义军小首领,各在附近村庄安营扎寨。被官兵重围后,他们率部与官兵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战亡。后人为纪念他们,以他们的名字命村名。此村为郭七所驻守,故名郭七寨,因村民聚住分散,形成两个村落,此村居东,取名东郭七寨。


西郭七寨

《明清史讲义》上卷记:正德六年(公元1517年),刘六、刘七起义,纵横中原,义军曾与官军鏖战于此地。当时,郭七、张三、李六、王八郎均为义军小首领,各在附近村庄安营扎寨。被官兵重围后,他们率部与官兵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战亡。后人为纪念他们,以他们的名字命村名。此村为郭七所驻守,故名郭七寨,因村民聚住分散,形成两个村落,此村居西,取名西郭七寨。

东贺伍庄

据传,三国鼎立前,曹操大败袁绍于磁县,乘胜东移至此,安营扎寨,聚伍庆贺,由此取村名贺伍庄。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之民,奉诏迁此落居。因居住分散,形成三个村落,此村居东,故名东贺伍庄。


西贺伍庄

据传,三国鼎立前,曹操大败袁绍于磁县,乘胜东移至此,安营扎寨,聚伍庆贺,由此取村名贺伍庄。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之民,奉诏迁此落居。因居住分散,形成三个村落,此村居西,故名西贺伍庄。


中贺伍庄

据传,三国鼎立前,曹操大败袁绍于磁县,乘胜东移至此,安营扎寨,聚伍庆贺,由此取村名贺伍庄。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之民,奉诏迁此落居。因居住分散,形成三个村落,此村居中,故名中贺伍庄。


柴庄

据柴氏族谱载:“始祖廷玉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由山西洪洞县大峪村奉诏迁至山东临清城西70里,立村于西滩头,故村墟之西南,村名曰柴庄”。


洪疃头

明朝年间,洪姓迁于朱家河(此河已无)西岸滩地立村,以姓和地形取村名洪滩头,后演写为今名。


林庄

明朝时期,林姓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应沼迁此立庄,取村名林庄。


车庄

明前叶,车姓始祖奉诏迁此立村,取村名车庄。


李庄

据李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李、崔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至此,分别立庄,各以姓氏命庄名。后崔庄遭劫,迁入李庄。


任颇庙

战国时,临清为赵地。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赵将廉颇率军东进攻齐,路经此地,后人崇尚他的功绩,在村东修一廉颇庙,简称颇庙。明初,山西洪洞县狭乡之民任、李、王、杨奉诏迁此,在庙侧落居,分称任、李、王、杨街。数世后形成四个村庄,各冠己姓袭庙名命村名,此村原为任街,取村名任颇庙。


王颇庙

战国时,临清为赵地。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赵将廉颇率军东进攻齐,路经此地,后人崇尚他的功绩,在村东修一廉颇庙,简称颇庙。明初,山西洪洞县狭乡之民任、李、王、杨奉诏迁此,在庙侧落居,分称任、李、王、杨街。数世后形成四个村庄,各冠己姓袭庙名命村名,此村原为王街,取村名王颇庙。


杨颇庙

战国时,临清为赵地。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赵将廉颇率军东进攻齐,路经此地,后人崇尚他的功绩,在村东修一廉颇庙,简称颇庙。明初,山西洪洞县狭乡之民任、李、王、杨奉诏迁此,在庙侧落居,分称任、李、王、杨街。数世后形成四个村庄,各冠己姓袭庙名命村名,此村原为杨街,取村名杨颇庙。


李颇庙

战国时,临清为赵地。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赵将廉颇率军东进攻齐,路经此地,后人崇尚他的功绩,在村东修一廉颇庙,简称颇庙。明初,山西洪洞县狭乡之民任、李、王、杨奉诏迁此,在庙侧落居,分称任、李、王、杨街。数世后形成四个村庄,各冠己姓袭庙名命村名、此村原为李街,取村名李颇庙。


马尔寨

此村建村较早,曾名河秀集、曷家小寨子,旧址在今村西。明末,连年大旱,庄稼欠收,官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聚义。村中有一叫马二枣胡子的青年,聚义抗捐,起义被镇压后,马首领为避官兵捉拿,将全家迁居今址(朱家河渡口),取名马家寨。后人为纪念马二枣胡子,改村名马二寨,后演写为今名。


南杏园

约于元代,孙姓于此立村,始称孙庄。后因战乱、灾荒,至明初、人烟断绝。明前叶,张氏始祖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种有一片杏林,后世人丁兴旺,林木旺盛,张姓改村名为杏园。

后为与今下堡寺镇同名村庄相区别,加方位称南杏园。


姚尔庄

明初,姚姓始祖迁此立村,取村名姚儿庄,后演写为姚尔庄。


前大屯

据传,宋朝时,辽帅萧银宗为防宋兵北进,在此屯兵,因东有大屯村,取名西大屯。相传,张、王两姓始祖系姑表兄弟,同时迁此落居,张北王南,中间隔一坑塘。民国初年分为前西

大屯、后西大屯,简称前大屯、后大屯。此村居南,故名前大屯。


后大屯

据传,宋朝时,辽帅萧银宗为防宋兵北进,在此屯兵,因东有大屯村,取名西大屯。相传,张、王两姓始祖系姑表兄弟,同时迁此落居,张北王南,中间隔一坑塘。民国初年分为前西

大屯、后西大屯,简称前大屯、后大屯。此村居北,故名后大屯。


胡官庄

明初,邓、石两姓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先入榆林村,后因村中张门出事,怕殃及自身,迁于村东大碱洼定居,成为村庄。清康熙年间,朝内一官员闻榆林村人性倔犟、明査暗访行至此地,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立时四水汇集,碱洼变成泽国。官员目睹此情,不由言道:“此乃湖地也!”因语出官口,遂取村名湖官庄,后演写为胡官庄。


前于林

据传,古时这里为一片榆树林。明初,张姓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立村,后世人丁兴旺,又有他姓迁入,形成村庄,取村名愉林村。明朝末年,因张门抗交税捐,将催粮官扔进井内淹死,官府派兵前来抄拿,有两户人家避难于村南土窑中,脱险后就地立村,取村名窑挡。民国初年改称前榆林村、后演写成今名。


后于林

据传,古时这里为一片榆树林。明初,张姓始祖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立村,后有他姓迁入,形成村庄,取村名愉林村。民国初年,为与同名派生村相区别,改称后榆林,演写为后于林。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