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摇鞍镇乡张白地村的“二呼噜”

  • 初运
楼主回复
  • 阅读:4682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1/21 22:57:33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临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县文体局副局长王泉与文化馆长张俪峡在摇鞍镇乡张白地村采风

“二呼噜”初创于清末民初原山东临清张白地村(现已划归河北省临西县),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它的得名是因为在演唱时,其唱腔往往发出一种近似“呼呼噜噜”的声音,所以取名“二呼噜”。它是唯一一个发源于今临西域的戏剧品种。


“二呼噜”的创始人为张克俊(艺名老套子),他既会演“四根弦”,也会唱“河南坠子”,还会唱“河北梆子”、“秧歌”和“落子”。在较长时期演唱“四根弦”的基础上,他糅合了其他兄弟剧种和曲艺的声腔,独自创造了一套新颖的“二呼噜”曲调。从此,他收徒传艺,并正式建立了张白地“二呼噜”剧团。这种所谓“大杂烩”的艺术品种,一经出现,立即声震乡里。其演出范围,北至威县的邵固镇、清河县孙庄一带,南达山东冠县桑阿镇,东抵卫运河,西到邱县等冀鲁交界的广大地区。据传,“老套子”有一次赴冠县桑阿镇买粮,竞遇到一个假冒“老套子”的二呼噜剧团在该地演出,并因此闹了一场戏剧性的纠葛。至今河北威县邵固一带,上年岁的人,一提起当年二呼噜剧团在该地演出的盛况,还津津乐道。



“二呼噜”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胡琴”。胡琴的主要发声部位是琴筒。琴筒长七寸,直径三寸,圆形、中空,为质地轻柔的梧桐木制成。琴亭则由质地坚硬的檀木制成,其长度为二尺五寸,琴亭固定在下端的琴筒之上,琴亭上端有固定琴弦的三个轴子,它是与其他剧种伴奏乐器的不同之处。



“二呼噜”这种“大杂烩”剧种,是吸收诸地方戏曲所长而派生出来的一个地方剧种,它的唱腔、板式通俗、朴实、动听,讲的是临西的地方话,吐字清晰,极富“泥土气息”。它独创的“安板”、“流水”等板式,腔调清新,演唱很有魅力,极受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受到广大农村妇女的喜爱,所以人们说它是“拴老婆桩”戏。


“二呼噜”独创的剧目不多,多为移植剧目。它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辕门斩子》、《血汗衫》、《王子龙掉印》、《宝莲灯》、《双喜合》、《宋江杀楼》、《小姑贤》、《王定保借当》、《吕蒙正赶斋》、《小烧窑》、《小二堂》、《五珠配》、《兰桥会》、《赶三关》、《陈义打虎》、《贺后骂殿》、《贾金莲拐马》、《李彦名夸官》、《二龙山》、《秦雪梅吊孝》、《卖妙郎》等二十多出。


“二呼噜”传到第三代演员的时候,已经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为“政治原因”和经济困难,以及自身发展等原因,其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此时已是后继乏人了。“文革”时期,他们还试图移植“样板戏”,但未能如愿。以致造成了今天濒临灭绝的境地。

信息提供:杨遵义、张金东

视频、照片拍摄:摇鞍镇乡张白地村张金东书记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